“类型化”越来越成为票房大捷影片的主要标签。黄真真的新片《被偷走的那五年》则是一部异质的影片,它不仅反类型化,也一反爱情电影金句频出的传统,充满了浪漫、文艺、感性的豆瓣气息。
《被偷走的那五年》有个完美的开局,白百何出演没心没肺的都市大妞,与自恋、臭屁、温暖的张孝全有着相当匹配的默契,一段段手持DV的片段,串联起甜蜜光景。然而,接下来的镜头,何蔓同样因车祸入院已是五年之后——在短短的十分钟内跌宕起伏再现轻松美好的生活,这是微博讲故事的方式。
在“寻找丢失时光”的模式中,《被偷走的那五年》走出了独有的豆瓣风——鲜嫩柔软的小清新画面、活泼可爱又有趣的小笑料、新鲜且充满都市感的浪漫细节、从不撕心裂肺的情绪、恰到好处的感伤插曲,文艺调性十足。相比较《知音》《读者》或网络言情恶俗桥段堆积的《单身男女》《IDO》《一夜惊喜》等一干爱情电影,《被偷取的那五年》的都市
感不刻意雕饰、不紧张做作,哪怕全篇精心打造的求婚片段,几乎是完全照搬韩剧《绅士的品格》,但这种柔软、温情、轻松的都市氛围,让这部影片显得高级而洋气。
然而,在最后30分钟,情节急转直下,催泪桥段开始上演,色调也瞬间变为暗淡与冷峻——这不再是文艺淡定而疏离的豆瓣叙事模式,而是类似天涯论坛、《知音》家庭故事痛陈生活繁琐细节的咬牙切齿模式。照料、擦身、寻找、爱恋、不舍,各种情绪捉襟见肘,溃烂的身体、浮肿的脸庞、锃亮的光头,爱情在现实的逼仄之下,露出狰狞、世俗的伤口。直到最后,终于蹦出全篇唯一一句金句——并不是每一个人生重要历程,都需要最爱的人见证。
从轻松愉悦的微博模式,到温暖文艺的豆瓣模式,再到絮叨世俗的天涯论坛模式,最为一部爱情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提供了足够新鲜的审美调性,却在最后的瞬间直奔催泪大结局,背离了整部影片最为可贵的、不刻意煽情的都市感。(梅子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