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国家大剧院[微博]于版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二度上演。与一年多前首演时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意大利导演马埃斯特里尼在原有的舞美布景基础上重新导戏,为这部歌剧赋予了新的生命。
该制作缘于国家大剧院与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的“深度合作”。第一次演出时,包括导演及演员在内均系马泽尔麾下的人马。遗憾的是,表现平平的歌唱演员未能为这部歌剧的观赏效果带来更大的提升——泛着乡村气息的管弦乐在罗西尼歌剧作品中不占据主导地位,再加上中规中矩的制作,首演版《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不能体现国家大剧院的制作水准。
第二轮舞台上的人物亮点,与其说是“理发师”的中国代言人廖昌永,倒不如说是饰演巴托洛的瑞士低男中音。这位杰出的歌唱家无论是身形体态还是举手投足无不体现出剧中巴托洛应有的形象。在演唱方面饰演女一号罗西娜的法国次女高音舍维演唱可圈可点,具有密度的声音和顺畅的气息为所饰演的角色增色不少,而意大利指挥家莫兰迪则率领大剧院管弦乐团稳健地完成了演奏。
不过此番上演,马埃斯特里尼导演将该剧彻底改造为一部接地气的作品。除却舞台上国外演员时而蹦出的中文词儿这样讨巧的卖萌效果,导演设置的幽默桥段往往能轻易戳中观众的笑点。透过肢体、表情和语调完成的西式幽默令观众更轻易而直观地领会。当晚绝大多数观众自始至终保持着注意力,无疑说明这部歌剧达到了它在北京上演所期待的效果。
更值得注意的则是国家大剧院在二度制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敏锐思维,无论是作品还是舞台制作,在完成之后再度修改全然无关面子。既然无法通过奢华大气或豪华阵容来提升这类歌剧的观赏价值,倒不如让喜歌剧成为歌剧艺术接地气的先头部队,真正放下身段和所谓的高雅,彻头彻尾地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下听上两个多小时。至于高精尖,那还是留给瓦格纳和威尔第这样的作曲家的作品吧,罗西尼就是罗西尼,即便到了中国,他还是应当泛着那股淳朴的土劲儿。(周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