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大师”最近很火,火到路人皆知,连央视都不惜以大篇幅来曝光。其实王林的把戏早该是“司马昭之心”了,但其中折射出官场的一些生态,值得警醒。
王林的“光环”无非两项:一是气功和特异功能,二是“王大师”与明星和官员交朋结友,关系非同一般。
如果说,前面一个光环是王林的发迹本钱,那么后一个光环则是王林的“市场化运作”。我们往往看重前者,而忽视后者,即使看到后者,也未能看得透彻:为什么在大家对“气功”半信半疑的时候,“王大师”怎么有如此神通能笼络名人和官员呢?这些所谓的“社会精英”是怎么了?
首先,王林似乎真有“绝技”。就像大家对魔术的看法一样,至少普通人觉得不可思议。
其次,王林会包装。王林深深地知道,这个年代要想出名必须懂得包装:一会是外国科学家的测验,一会是美国情报机关的绿卡邀请,一会是跟中国官员把酒言欢,一会是给外国官员发功治病。让人惊叹的同时还带点神秘感,不得不佩服。
最后,王林懂“经营”。一方面,王林利用已有的人际资源去扩散更广阔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王林知道人的“心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曾说过“和社会上的人打交道,其实和玩蛇是一个道理:无论它如何变化多端,只要你拿住了它的七寸,任它胡缠乱绕,总跑不出你手心!”人的七寸是什么呢?王林似乎很清楚。最近,有记者采访与王林交好的明星的经纪人,基本未得到回复。这些名人的目的,我们暂且不说,毕竟其中有些可能是好奇、问药、交友或者是“上位”,但对官员们与王林的交往却不得不说。
官员们自称起来都是唯物主义者,坚定的无神论者,难道他们也惊叹“王大师”的“神乎其技”?我想,这只是噱头,幕后却是两种因素:一是官员们亏心事做多了,担心东窗事发;二是利用王林的人际网络,更广更高的阶层。
前者纯粹是一种心理作用,毕竟不少国人的信仰向来都是功利的,有求于神则信。神或是自然在西方是公正的象征,表示一种对人世的监督,它让人保持一种敬畏,而到了我们这边却不是敬畏,变成利用了。比如王林要给刘志军弄的“保你一辈子不倒”的“靠山石”,这中间哪看得到“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影子?亏心事做了,请个神来保护自己,却不是监督自己,可见文化差异。
后者纯粹是一种功利导向,其中有合理的要求,比如招商引资和拿国家项目等,但更多是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寻求保护伞,但二者的界限并不总是那么清晰。因为在权力掌控资源的体制下,“招商引资”容易产生官商勾结,拿项目也可以先贿赂后出政绩,一切都是为了政治仕途。
此次江西某人大代表状告王林诈骗,缘由是想拜其门下,交了700多万元拜师费,但王林愣是啥也没教。难道人大代表先生也真是对王林的民间杂耍如此感兴趣吗?700多万付出去,他期望的回报是多少?
对一个“民间艺人”甚至只是个“江湖术士”,所谓的“社会精英”竟然如此推崇,源于他的“技艺”,更源于他的“人际”。“非权力者”尚且能利用“其他人权力”为自己吸金扬名,更何况权力者呢?这暴露的不仅仅是江西的官场和“商场”,更折射出转型时期权力与资源分配的问题。
权力意味着资源,资源意味着稀缺性,在没有法律规定,在没有市场制衡的条件下,掌权者自然有了分配资源的自由,血缘、地缘和“钱缘”带来了亲疏远近的分配。我想,王林事件我们的警示是双重意义上的科学,即自然科学上表现为科学与伪科学的争论,社会科学上则是如何控制“权力”及其利用者。
(江苏 吴琪)